【創新科研】葉玉如率科大團隊發現免疫細胞新靶點 有助開發阿爾茲海默症新療法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11/28 17:43

最後更新: 2023/11/28 18:18

分享:

分享:

科大校長葉玉如(前排中)、科大生命科學部研究教授傅潔瑜(前排右二)、是次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吳惟(前排左二)及研究助理教授王曉怡(前排左一)與其他研究團隊成員。(科大提供圖片)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免疫細胞上的細胞表面蛋白VCAM1,可作為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靶點,科大形容此為開發新療法來對抗這一嚴重疾病「開闢了道路」。

阿爾茲海默症正影響著全球5,000多萬人口,該病主要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蛋白(Aβ)斑塊的積聚,導致患者認知功能逐漸下降,惟在清除Aβ斑塊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在阿爾茲海默症中功能受損。

研究團隊發現,小膠質細胞上的一種細胞表面蛋白VCAM1,不但介導小膠質細胞向Aβ遷移,還促進小膠質細胞清除Aβ;Aβ斑塊中的APOE蛋白與VCAM1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引導小膠質細胞向Aβ斑塊靠近的關鍵;在阿爾茲海默症小鼠模型中激活「VCAM1-APOE」通路可減輕阿爾茲海默症的病理症狀。上述研究顯示正常的VCAM1功能對於小膠質細胞遷移和清除Aβ至關重要。

研究團隊還透過檢測發現,患者腦脊液中可溶性VCAM1蛋白的水平升高,導致VCAM1-APOE信號通路失調,與小膠質細胞清除Aβ的能力下降有關。研究顯示VCAM1-APOE信號通路與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相關,而且VCAM1蛋白有潛力成為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靶點。

葉玉如表示,「這些研究發現不但加深了我們對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理解,還為阿爾茲海默症治療與干預手段的開發提供了新靶點。雖然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緩解或治癒疾病的療法,但我們需要首先確定正確的治療靶點。我們會持續創新,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是次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劉順發是前科大生命科學部博士後研究員,現為耶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科大提供圖片)

最新影片推介: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馮琪雅